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,研究所所长。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,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,从事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;2010年后历任光大证券、国信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等职位,获得2015年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;之后曾任莫尼塔研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;2020年初受邀参加克强总理企业家和经济专家座谈会,对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。
后续因俄乌粮食回归国际市场、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缓和、能源价格中枢下移或带动粮价回落、全球粮食供需缺口低于市场预期等原因,国际粮价再度大涨的动力或不足
年初经济增速目标并非硬约束,将就业和物价放在首要位置,其中侧重不言而喻
考虑到加息对经济和通胀(预期)的效果开始显现,且在中性利率水平之上的加息对需求的限制或更为明显,美联储可能相机调整紧缩节奏
下半年仍存三大值得关注的问题,可能对货币宽松、经济增长、风险偏好形成阶段冲击,有必要对相关领域保持关注
欧元区经济金融风险尚未完全解除,短期内欧元区资产表现和欧元汇率或难明显回暖
消费的深蹲反弹是经济回升的基础,出口、基建和汽车是复苏的主要动力来源,但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拖累依然很大,出口的韧性有一定不确定性
虽然欧央行释放出了“时不我待”的决心,欧元区财政协同上也取得了积极进展,但在俄乌冲突和高通胀的直接冲击下,这一次“欧债危机”再度爆发的风险仍不容小觑
中国当前外需强、内需弱的状况具有较高不确定性,且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,中国进口、出口增速都面临进一步拖累
6月亮眼社融数据的背后是,政府债前置发行可能对下半年形成“透支”;表内信贷结构虽有所好转,但持续性存疑,后续再度回落不无可能
估算美对华加征关税直接推升美国CPI约0.22个百分点,最新的关税豁免约可降低30%关税影响,因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美国高通胀压力
全球通胀形势、日本央行宽松定力、以及“美元回流”压力均存在变数,日元贬值和日债风波难言落幕,但“亚洲金融危机”或难重演
地缘冲突、原材料价格上涨、流动性紧缩等宏观环境骤然恶化,抑制资金流入新兴市场。但拉美、东南亚等资源出口地区股市、汇率逆势走强。展望下半年,新兴市场资本流入放缓的压力仍将持续
与2017年开启的缩表相比,通胀压力的加剧导致本次美联储缩表的节奏可能更快,但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、以及美国经济“硬着陆”的风险,也使得美联储后续缩表的灵活性更强
经济和金融市场不会“风和日丽”地在那里等着被考验,美联储亦需在通胀与经济之间细加权衡,虽然目前看起来通胀是那头无法忽视、必须心无旁骛加以“驯服”的怪兽
5月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回升,经济有走出疫情冲击的趋向,但复苏的程度较为有限
增值税是价外税,表面上留抵退税不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,然而无法及时抵扣的留抵税额占用了企业流动资金,会显著影响企业潜在的营业成本,进而影响利润
展望下半年,中国经济复苏在疫情“深蹲反弹”后,亟需找到新的需求增长点。这一背景下,央行积极推进“稳信用”的诉求仍在,但在以短贷票据助企纾困之后,央行会更加关注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动能
海外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仍在回落;其他外向型经济体生产能力恢复;增长有赖于价格因素支撑,而数量已开始呈现负增长
基准情形下,预计2022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在3%-4%。若各项政策发力效果较好,或增量工具进一步推出,乐观情形下或可达6%以上
一是需求更快收缩,二是预期尚未扭转,三是供给冲击加剧